玻璃在建築中是不可或缺的素材,否則就無法採光,也無法將戶外的景觀帶到我們生活的空間,在早期的建築設計中,由於玻璃的種類和功能有限,玻璃只能扮演功能性的甘草角色,但是在近十餘年間有了長足的發展,各種玻璃都在台灣的市場中可以取得,配合著帷幕牆系統的發展,玻璃已經躍升到前台,成為建築設計與表現的重要材料。
由於上述的原因,我們在60至70年代的執業初期,所見到玻璃的運用是有限的,基本上也只是做尺寸有限的窗戶而已,在早期即使是辦公大樓的設計,也只能在立面上分割以後,將開口作成一樘樘的窗戶,每一樘窗戶往往還要加上細密的窗櫺,才能使玻璃不會破裂,到了80年代,玻璃帷幕牆逐漸被引進台灣,玻璃與金屬就可以成為主角了,但我們也看到許多的假帷幕牆,通常是一條水平的玻璃開窗接著一條水平的金屬版,但實際上金屬板是固定在樓板上,而玻璃開窗只是固定在金屬板之間的窗戶而已,不是一個具有整體結構強度以及排水功能的帷幕牆。
宗邁在設計萬國通商大樓的時候,設定的印象是給台灣IBM公司使用的,所以一切規格都比照該公司的國際標準,當時台灣的玻璃帷幕牆的規範都沒有辦法寫,因為當地無法製造,但是曾幾何時,在不到20年期間,台灣的玻璃和帷幕牆工業,都已達國際水準,而且還能夠保持合理的價格和卓越的供貨以及售後服務,近年來許多卓越的建築作品,都是在玻璃帷幕牆上大作文章,工業的進步創造了建築師設計的可能性,而建築師的想像力,也大力的推進了產業界的創新,所以這些進步,可以說是整個建築設計界,營造業,以及製造商良性的互動和共同努力所造成的。
|